本地惠
首页
搜索
登录
注册
切换城市
豆汁儿的影响力可以用闻风丧胆来形容。灰里透绿的汁水,口味又酸又臭。别说外地人受不了,即使是自称是“北京人”的新北京人(49年以后迁居北京),也难咬牙喝下去。但在老北京人看来,豆汁儿却是比可乐还要提神醒脑的饮料。豆汁
评分 0 人均 ¥ 人气 12320
北京的炒肝儿,没心没肺。这款小吃,既不是炒的,里面也不止有肝,直观感受就是黏糊糊的一大碗。准确的定义,唐鲁孙总结得最简洁明了:“猪肝猪肠加蒜末勾芡双烩”。文火煮透的猪肠被切成“顶针段”,猪肝则片成柳叶条。此外还要准
评分 0 人均 ¥ 人气 10319
简称猪下水一锅炖,也是最热门且寻常的北京小吃之一。小肠、肺头、火烧和油炸豆腐炖煮多时,舀上一勺老汤,切下几段火烧,即可上桌。这时候还可以加点调料,比如醋蒜,能降低卤煮的油腻感;辣椒提味;香菜和韭菜花在部分老饕看来实为
评分 0 人均 ¥ 人气 19026
街边贩卖的爆肚,普遍是水爆羊肚。羊肚分成葫芦、食信、肚板、肚领、散丹、蘑菇、蘑菇头等七个部位。除了食材的新鲜度外,爆肚的功夫则全在“爆”字上。水要量大、滚开,火力要极旺,汆一下然后迅速用漏勺捞起。每个部位的汆
评分 0 人均 ¥ 人气 9800
豌豆黄应该是口味普适度最高的北京小点心。将豌豆磨碎、去皮、洗净、煮烂、糖炒、凝结、切块,最后制得豌豆黄。入口后冰凉湿润,微甜,用舌头揉开是沙沙的口感,有时还能抿到细碎的豌豆皮。 推荐店铺:华天小吃西安门清真店(
评分 0 人均 ¥ 人气 7882
相比豌豆黄来说,艾窝窝实在太甜了。糯米粉做成的团子质地黏软,咬开后里面流淌着白砂糖浆,糖浆里浮着碎核桃、白芝麻和山楂粒,不喜甜的食客可能一个都吃不完,不推荐。 推荐店铺:锦芳小吃(磁器口店)人均:20元地址:磁器口大都市
评分 0 人均 ¥ 人气 16022
驴打滚又称豆面糕,因其在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,犹如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尘土,因此得名“驴打滚”。驴打滚的原料为黄米面,加水蒸熟后抹上红豆沙(也可用红糖)做馅料,随后卷起来,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,撒上黄豆面即可
评分 0 人均 ¥ 人气 13150
这是一道光看名字就知道是热量炸弹的小吃。面粉加水制成烫面,加入香草粉和鸡蛋液揉匀,放入油锅炸成金黄圆球,最后撒上大量糖粉即可出锅。外层焦脆,内里松软,透出浓郁蛋香。 推荐店铺:护国寺小吃(护国寺总店)人均:23元地址:护
评分 0 人均 ¥ 人气 15178
北京人对于麻酱的热爱堪称疯狂,这在不少北京小吃中都有体现,面茶即是其一。面茶的制作方法很简单,将糜子面或小米面熬成粥糊后,在其表面均匀淋上芝麻酱,再放上少许芝麻椒盐调味,即可饮用。还可加白糖做成甜口的面茶。口感稠
评分 0 人均 ¥ 人气 8589
茶汤的主要原料也是糜子面,调成面糊后,用左手端着碗紧对着茶壶嘴,右手将壶倾斜,让开水冲入碗内,这时速将碗与壶嘴由近而远地调整距离,以加大水的冲力。老手能精准把握开水分量,点滴不外溢,说止即止,一次冲熟,厚薄合乎要求,即得一
评分 0 人均 ¥ 人气 12267
北京奶酪与常见的牛奶制品干酪不是同一种东西。北京奶酪用鲜牛奶和糯米酒混合烤制,再降温冷藏至凝膏状,口味清冽微酸,即使细细抿舌也很难捕捉到奶味。不少店会将红豆、水果粒和干果堆叠在奶酪上,增加口感丰富度,但这很可能
评分 0 人均 ¥ 人气 16855
北京年糕在小吃的范畴里,多指凉糕。凉糕品种繁多,盆糕、馅糕、米糕、豆面糕、塔糕、豆渣糕、卷糕、藕丝糕、粽子等都算在内,原料多为整米、碎米和米粉,颗粒感比较重;辅料离不开豆沙、芝麻、山楂和各种果仁,以甜口为主。总体
评分 0 人均 ¥ 人气 11188
由于形状酷似古城门的门钉而得名的肉饼,原料主要为牛肉和大葱。外皮酥脆微焦,牛肉和得扎实,大葱解腻清爽,咬下去时鲜汤四溢,除非你不喜欢牛肉,不然绝对值得一试。需要注意的是,牛油容易凝固,因此需趁热食用;汤汁烫嘴,容易滋油,下
评分 0 人均 ¥ 人气 12344
北京主流的豆腐脑口味绝对是咸口的,先不要打架,能接受再往下看。黄花、木耳切成末,放到锅里,加上淀粉和酱油熬匀,打上蛋花,最后再放上牛肉粒或羊肉粒提鲜,更讲究的吃法还会放口蘑,鲜味更加浓郁,口味重的食客可以撒上蒜泥和辣椒
评分 0 人均 ¥ 人气 16896
首先说说火烧和烧饼的区别。严格意义上,带芝麻的叫烧饼,不带芝麻的叫火烧。前者大多是烙出来的,而后者大多是烤的,或烙得半熟再烤出来的。但现下看来,两者不论在称谓、制作手法或外观上,区分度都没有这么明确。火烧的代表作
评分 0 人均 ¥ 人气 18047